2022-11-08 17:19:41
作者:战忽速递
德国总理朔尔茨出访中国,不仅“顺手”带走了总价达170亿美元的空客大单,而且趁机洞悉了中国的底线:北京不愿看到核战在欧亚大陆引爆,也坚决反对一些国家利用核武对他国进行威慑和讹诈。这是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一以贯之的立世原则,竟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“利用”,试图掀起新的政治风暴。
参考消息报道,据《法兰克福汇报》透露,近日在社民党内部举办的辩论大会上,就中国在俄乌冲突的立场议题,德国总理朔尔茨接受了社民党党员的质询。朔尔茨答道,出访北京很值得,中国高层郑重表态,展现核威慑姿态是“不负责任且极其危险”的。朔尔茨也同时强调,中德不会脱钩,中国仍然是德国和欧洲的重要经贸伙伴。
这话蕴含着两层含义;1、中方拒绝站队,就如西方报道的那样,北京自始至终未向邻居交付任何杀伤性武器。2、德国和中国在某些问题上有契合点,至少展现核武是不被国际社会接受的,如果有人破坏这一原则,将可能成为众矢之的。但同时须知,北京也坚决反对不论原由对俄罗斯进行制裁,这只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激化。
首先,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回应。有据可查,自2014年克里米亚“易帜”事件发生以来,仅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,就有数千当地民众遭到乌克兰纳粹军人的戕害,这其中不乏很多的妇女儿童。为了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宁,也为了兼顾在乌俄族人的生存权益,普京才不得不发起“对乌军事行动”。
应当看到,这不过是斯拉夫民族人内部分歧的直观表现,按理说应该由俄乌首脑层自行解决,犯不着由一些西方政客指手画脚。只可惜,俄乌冲突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利用了,并最终演变成改变当今地缘格局的重大政治和军事事件。如果普京须为此承担责任,那么美国呢,是不是得以死谢罪?
其次,德国不应表现得如此偏激,至少不能在某些公共场合随意指摘中国的不是。法媒爆料,德国政界近期的议题基本围绕中国展开,试图营造北京是此次事件最大受益者的假象。实际上,无论俄欧如何血拼,国际局势如何变迁,中国坚持和平,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目标始终未能发生变化。
因此德国将中国扯入是非的做法是错误的,也是危险的,是对中国内政的一种间接干预,违背了两国之前达成的某些共识。值得注意:俄乌冲突有外溢的风险,由于俄罗斯无法在短期扭转战局,为了最大化的巩固战果,其开始借助伊朗、朝鲜等盟友的力量。
例如俄方从伊朗进口高端装备,并优先开放朝鲜列车进入本国的通道。种种迹象表明:美俄有直接发生冲突的风险,这种迹象随着民主党在国内的失势,以及美国通胀和债务危机加剧,正表现得愈发明显。
中方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和引擎,也是促成多元化世界格局的重要一级。无论德国在俄乌冲突中表现何种立场,都不得将中国牵涉其中。此举不仅不会给地区带来和平,反而会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殊不知,美国下一个打压对象已经确定,而为了“不脏自己的手”,并尽可能的保存实力,拜登政府极有可能怂恿一帮损友站在中国的对立面。G7就涉台问题发表声明以及加拿大执意剥离中国的投资,都凸显了这一严峻事实。